•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馆藏针灸器具 讲述中医如何“走出去”
  •   国家宝藏离我们有多远?近日,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博物馆申请鉴定的6件馆藏“欧洲针灸之父”乔治·苏烈·德·莫昂特(GeorgeSoulieDeMorant,1878—1955)的藏品,被云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认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件,文物5件。

      苏烈出生于法国巴黎,曾于1906年—1910年期间任法国驻云南副兼二等翻译官,1911年1月回到法国。早在1901年在从事翻译工作时,霍乱暴发,苏烈亲眼中国医师使用针灸治病,便开始学习针灸。1927年,苏烈开始在法国和推广针灸。1950年,苏烈获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提名,其著作《针灸法》至今仍是人学习针灸的圣经。他被誉为“欧洲针灸之父”,成为中医影响欧美的源头。

      此次认定的6件珍贵文物,除了20世纪初苏烈自制中医针灸金针套组(镶嵌红蓝宝石)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余5件被认定为,分别是被苏烈带到流传的清光绪务本堂木刻《滇南草本》,苏烈从中国带回法国使用的清末银质针灸针具,苏烈任法国驻云南副兼二等翻译官的,清光绪三十二年清颁发给苏烈准许由云南河口入境的护照,以及苏烈在中国学习中医针灸期间购买后带回法国作为教具的清代晚期仿制雍正针灸铜人。“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百余年前云南的历史、、文化,也了中医至欧洲的重要时刻。”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所负责人戴翥教授说。

      “能收藏这些宝贝,是我们学校的荣幸,特别感谢苏烈的后人把他的遗物无偿捐献给我们,我们也将会在今后更好地、研究,把中医在海外的这段历史整理好、发展好、好。”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人类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凯告诉记者。

      据吴凯介绍,除了这6件文物,博物馆收藏苏烈的相关珍贵藏品还有手稿、书信、画等近千件,这些藏品有一部分来自苏烈的后人和学生,还有一部分来自法国针灸协会和拍卖行。吴凯介绍说,2011年博物馆筹建的时候,学校特聘教授贺霆老师刚好与苏烈的后人熟识,并在此之前曾在法国参加过苏烈藏品的拍卖会。经过贺霆教授多方协调和学校的努力,最终在2011—2012年间,这些珍贵藏品陆续被博物馆收藏。“中医是东医药文化相互凝视的产物,这种文化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范例。”吴凯如是说。

      成立于2012年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博物馆,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个研究中医文化向海播规律的学术机构,为更好地中医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医故事,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和学科生长点。目前,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博物馆面向社会开展相关文物征集工作,助力中国传统文化从“馆舍天地”“”。

      吴凯告诉记者,这些文物以及研究的意义在于,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认知中医是如何被接受、吸纳,甚至创造的。“我们现在致力于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对今后中医药在不同国家发展,包括我们的研究生以及年轻的研究人员,如何与海外的中医人员开展交流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20世纪初苏烈自制镶嵌了红蓝宝石的中医针灸金针套组,该藏品非常精美,是苏烈回到法国后,为了学习、研究及推广中医而特制的针灸金针。根据专家鉴定,其制作的时间为20世纪中叶。这一套针具是一百多年前中医针灸到欧洲的重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由云南人兰茂所著,是我国现存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为完整的作品,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完成,早于李时珍《本草纲目》140多年。该藏品为清光绪丁亥年间(公元1887年)务本堂再刊的早期发行版本,原五册合订为两本,被苏烈带到流传。

      苏烈从中国带回法国使用的清末银质针灸针具总共10枚,长短不一,每一枚针具上都有苏烈手写的该枚针具对应治疗疾病的用途介绍,经专家鉴定,这套针具来自民间。

      这套官服保存得非常完整,包括环太平洋 彩蛋它的配件、肩章,以及礼帽,都完整地反映苏烈当时在中国做官的经历。

      清光绪三十二年清颁发给苏烈准许由云南河口入境的护照,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特殊历史事件,完整记录了苏烈作为在中国任职的法国官员是如何从河口进到中国的。据介绍,苏烈之前的工作是担任翻译,他到云南以后,官升至副兼二等翻译。

      苏烈在中国学习中医针灸期间购买了清代晚期仿制雍正针灸铜人,后带回法国作为教具。专家鉴定铜人制作工艺来自尼泊尔,虽然是仿制,但也有一百多年历史。